传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——当代溪底派大木匠师王世猛

 

传承不泥古 创新不离宗


当代溪底派大木匠师王世猛

   

回到当下,如今溪底后人是否也同先师一样出类拔萃

是否仍坚守匠心并延续着与境外传统匠艺的交流?

答案当然是肯定的

今天就要带大家来聊聊当代传承人

王世猛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惠安县闽南古建筑研究院.jpg

王世猛出生于1947年,在2009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。

★ 他是正统习得溪底绝学 “落篙”及“结网”技艺的传承人。他的师承主要有两条线索,一是刘胜发、二是王为尧。往上追溯可至刘招财、王水元,最终可达王益顺、王维禄。

★ 他将溪底“落篙”及“结网”技艺发扬光大,还将现代制图与民间匠人制图方式相融合,产生具有个人风格的“设计图稿”,为后人学习古建、了解闽南传统建筑设计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★ 他的作品分布于闽南、台湾、韩国及东南亚地区,促进了闽南建筑在海外的传播


惠安县闽南古建筑研究院.jpg

学艺生涯

技艺全面 厚积薄发

16岁,随父亲学习小木雕刻

17岁,随王金螺学习大木制作

19岁,随父在泉州木器厂制作家具。

24岁,在永安造桥。

26岁,随刘胜发学习制图技巧,26-39岁在空军部队营房。

39岁(1986年),随师王为尧担任泉州承天寺重修工程之助手。

40-62岁(1986年至2009年),携其子在闽台、马来西亚、韩国、印尼等地,大量从事古建筑营建工作。

目前,王世猛已70岁,仍参与传统建筑营造工作,主要以古建设计及绘图为主,兼施工顾问。


主要成就

传承匠艺 不忘创新

1一、传承落篙技艺

在面对美轮美奂的闽南传统建筑时,我们不禁发问:

在古代传统民间匠师几乎很少绘制设计图或施工图,

他们怎么将脑子里的设计蓝图转化成建筑实物?


在这里,笔者告诉大家,民间匠师当然也绘制我们现代所理解的“设计施工图”,只是这个“设计施工图”在外行看来恐怕很难读懂。


早期的大木匠师,一是为了防止独门独派的绝技被偷学,丢了饭碗。二是便于高效的进行大木施工。聪明的匠人将“设计施工图”浓缩在一根杉木上,轻松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。


杉木上绘制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,这些符号和线条基本能一一到对应栋架中的构件

这根赋予了匠师智慧的杉木被称为“篙尺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惠安县闽南古建筑研究院.jpg


“篙尺”几乎等同于“设计施工图”,甚至所涵盖的信息超过设计施工图。“落篙”指篙尺绘制和设计的过程,是大木营建过程中的核心技艺。这项技术确保匠师在构思设计、施工组立及估价备料等过程具有整合性和协调性,是技艺高超匠师必备的技术。

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篙尺技艺日渐随着构造技术的转变、营建材料的发展、及营建体系的更新等因素将面临着失传的危机


王世猛是自王益顺起熟练掌握这一技艺的传承人,如果不重视落篙技艺的传承,王世猛将可能成为最后一代掌握落篙技艺的溪底匠人。


正是因为深刻的意识到这个问题,王世猛一改先师隐藏落篙技艺的做法,将篙尺中的奥秘向后人进行详细解读,鼓励更多的年轻溪底匠人学习篙尺技艺。


2创新“结网”技术

我们所熟知的溪底代表人物清末民初王益顺,他的结网技术精湛,融合闽台风格,至今作品还令人称道。其后人刘招财、刘胜发均掌握结网技术,王世猛也不例外!


王世猛较具代表性的结网作品有福州大觉寺中的螺旋形结网,泉州惠安科山寺圆通宝殿中的八角形结网

惠安县闽南古建筑研究院.jpg


在泉州惠安科山寺的项目中,除了遵循先师王益顺的结网做法,还创新了结网上部的结构做法。他将八角结网构架融入整个栋架体系中,形成一个稳定的栋架体系。结网断面通过栱头造型变化,最终呈现葫芦型,是结构力学与装饰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。在细部构件如斗栱、束、通的造型处理上,擅用曲线,注重视觉校差。


3手绘设计稿 高效实用


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冲击、建筑工种分工日益细化、现代建筑制图逐渐规范等因素,当代匠师王世猛不得不根据建筑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设计方式。


在调整过程中,最明显的变化是匠师手绘图量的增加。自1995年后,王世猛大量承接海外项目,由于地域文化及语言上的差异,图样成为与海外甲方沟通最直接的方式。


王世猛现存图样中数量最多,图样类型最全的当属台湾的两个项目:高雄悯憨寺、台北士林妈祖庙

台湾高雄悯憨寺栋架图.jpg

台湾高雄悯憨寺栋架图


台北士林妈祖庙.jpg

台北士林妈祖庙正立面、侧立面图


在经大量设计图稿的训练,同时结合大量的施工经验,王世猛最终摸索出一套高效而简明的绘制方式,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。


代表作品


王世猛执业至今,作品有200余,分布于闽南、闽北及台湾、韩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等地,其中包含修缮及新建项目,代表作如下:

泉州承天寺大雄殿法堂修缮.jpg

泉州承天寺大雄殿法堂修缮——1986年


泉州中山路花桥亭修缮.jpg

泉州中山路花桥亭修缮——1987年


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修缮.jpg

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修缮—1989年


泉州惠安县科山寺.jpg

泉州惠安县科山寺——1994年


厦门同安梅山寺.jpg

厦门同安梅山寺——2006年

其他作品

 惠安县闽南古建筑研究院.jpg


微信图片_20190108121042.jpg

惠安县闽南古建筑研究院.jpg



写在最后


一支流传上百年的匠派联结着一个时代和一种精神,能代表一个地方的地域性特色。溪底派”传承至今的传统营建技艺正是闽南地域特色的典型代表,当代优秀的大木匠师除了王世猛,还有王江林、庄桂发等。他们一代代的坚守,鼓舞着后人继续前行。


后面将继续追溯“溪底派”的家族渊源,挖掘溪底匠师关于榫卯的应用、解读篙尺的奥秘,更多精彩的内容在后面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!!!




参考文献:

[01] 李乾朗,阎亚宁,徐裕健.清末民初福建大木匠师王益顺所持营造资料重刊及研究[M].台北:“内政部”,1996

[02] 李乾朗.溪底派建筑寺庙建筑大师王益顺传[M].台北:燕楼古建筑

[03] 曹春平.闽南传统建筑[M].厦门大学出版社,2006

[04] 吴小婷.陈志宏  泉州溪底派大木匠师王世猛落篙技艺研究[D].华侨大学,硕士论文,2016.

[05] 林丹娇.陈志宏  泉州溪底派大木匠师王世猛设计图档研究[D].华侨大学,硕士论文,2017.

[06] 林丹娇.陈志宏  基于历史图档分析的闽南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研究.华侨大学闽台地域研究所.首届海丝建筑文化(泉州)高端论坛.2017

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惠安古建名匠

邮箱 E-mail:sygj@vip.qq.com

地址:中国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溪底工业区   电话:86-595-87682361   网址:www.fjshangyi.com

9aefa3cd-3570-4934-a727-3ed326c7105a.png闽公网安备35052102000540

闽ICP备19000720号   技术支持: 华耀信息科技
Copyright © http://www.fjshangyi.cn/ 福建省尚艺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于 寺庙古建,惠安石雕,妈祖雕像 , 欢迎来电咨询!

86-595-87682361

扫一扫

惠安石雕

关注公众号